今天是香港中语大学文物馆副馆长许晓东教师(1968-2024)活着一周年记念日。许晓东曾于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从事玉器、金器的守护和辩论调教学生妹,2013年起任香港中语大学文化辩论所文物馆副馆长。主要辩论兴趣为中国古代玉器、金银器、琥珀及明清宫廷工艺、中西古代艺术换取。在许晓东死一火一周年之际,其生前好友、同学,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毛秋瑾撰写了记念文。
2024年6月7日晚,香港中语大学文物馆在郑裕彤楼LT1薪金厅为副馆长许晓东(1968年—2024年1月19日)教师举行追念念会。我在2月收到文物馆皇冠宇师妹发来的见告,决定专程赴港参加。晓东的生命,在她五十六岁这年划上了句号。有时丁壮,却英年早逝。追念念会那天,香港漆黑绵绵,空气氤氲,似乎在诉说无限的哀念念。走在中语大学本部校园,迎着细雨,在文物馆和大学藏书楼之间犹豫良久,回首着和晓东旦夕共处的几年时光,内心无比千里痛,也无比怀念。
咱们的校园岁月
我和晓东通晓于2001年。那年4月,香港中语大学文物馆与艺术系召开“中国碑本与书道海外研讨会”。那时我已经硕士辩论生,幸得艺术系莫家良先生和文物馆林业强馆长之邀,奴婢导师华东谈主德先生赴港参会,在会上意志晓东学姐。恰是此次碰头,我了解到中语大学艺术系有“中国艺术史”博、硕士课程,全球招生,晓东是第一位从内地赴艺术追到书的辩论生。她从硕士课程驱动,得回学位后,又无间博士课程的学习。我被中语大学细密的学术环境所蛊惑,决定试一试苦求博士学位课程。在此过程中,我得到晓东许多匡助,她告诉我苦求的圭臬、需要准备的材料等等。2002年4月,我收到中语大学辩论生院的登第见告书,在苦求寝室时,晓东提议咱们沿路苦求套房的双东谈主间。就这么我俩在沿路住了近三年时候。晓东年长我好几岁,她像姐姐一样照拂我,我领先的厨艺就是跟她学的。
晓东是咱们这批同学中的“大学姐”。她1986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语系,毕业后进入文物出书社,责任九年(1990—1999)以后,于1999年苦求进入香港中语大学艺术系,驱动硕士课程的学习,导师为文物馆林业强和艺术系莫家良两位先生;又于两年后的2001年,无间在艺术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刚从好意思国回到香港责任的苏芳淑教师。
咱们在校园中渡过了许多好意思好时光,相片记录了那些令东谈主铭刻的一刹。和同学们沿路去大尾笃烧烤(图1)、参加好友的毕业庆典(图2)、穿戴旗袍在校园里拍照(图3),还有我俩时隔一年的毕业合影……也有学术场地的记录:北京大学李零先生应邀以讲座教师的身份来访一学期,为咱们开设“入山与出塞”艺术史辩论课程,同学们和他的合影(图4);苏芳淑教师主执的“松漠风华:契丹艺术与文化”特张开幕式合影(图5、6),晓东在研讨会上的相片(图7);饶宗颐教师九十华诞海外学术研讨会合影(图8);晓东博士论文答辩后和本分们的合影(图9)……
同窗三年,晓东的背影给我留住深刻印象。那是因为咱们合住的房间中有一台晓东的估量机,正对着门放置。我收支房间时,总能看到她坐在估量机桌前阅读、写稿的身影。她是如斯艰难,因而硕士和博士论文均有专著出书。晓东的硕士论文,以“辽代玉器辩论”为题,同名文章(图10)2003年由紫禁城出书社出书。在跋文中,她施展了这本书是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立异完成,并对两位导师的精心指导,以及宿白、饶宗颐、杨伯达、杨建芳、徐秉琨各位先生和苏芳淑教师赐与的指点抒发了感谢。硕士论文就能出书专著,这在学界短长常罕见的。而晓东此书体例十分完备,尊府征集全面,鸠合实地覆按,诳骗考古材料庖丁解牛。这与她在文物出书社责任时的蕴蓄、在中语大学受到细密的学术锤真金不怕火密不成分。
辩论生期间,晓东的学术兴趣在于中外文化换取与传播,绝顶是朔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及经由欧亚草原的中西艺术换取这一限度。她的硕士论文《辽代玉器辩论》是这一兴趣指挥下的领先产品。而后,她将博士论文题目定为《契丹琥珀艺术辩论》,更是进一步深入探讨这方面的论题。琥珀在中国甚少引起关注,但在西方却有着极为源源而来的艺术传统,对于琥珀的辩论也有悠久的历史。而香港独特的地舆位置和历史,为这项辩论的开展提供了相等故意的条件。晓东自言跟着了解的加深,她悄然无声为之沉溺。她相关博士论文的设想也得到了指导本分苏芳淑教师的认同。以她的博士论文为基础立异推论成书的《中国古代琥珀艺术》(图11)2011年由紫禁城出书社出书。在这本文章中,晓东对中国古代文件中的琥珀、西方和中国相关琥珀的辩论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整理,同期对中国自汉代至清代的琥珀艺术从文件和什物两方面进行了梳理。全书要点在辽代琥珀艺术偏激多元文化身分的探讨,对中国古代琥珀原料的开头、中国与欧洲古代琥珀艺术齐有特意章节敷陈。参考书目能反应她对中外文件涉猎之广,光外文尊府就有五页;附录有《历代出土琥珀简表》和《辽代出土琥珀简表》,体现了她对考古材料一贯的疼爱。这本文章填补了中国琥珀艺术辩论限度的空缺,迄今已经国内这一限度唯独的专著。
在这本文章的跋文中,晓东对苏芳淑教师的指导和匡助赐与感谢。她还对国表里多位众人学者的饱读舞、赞助以及对论文提议的意见和建议抒发感谢,如好意思国琥珀众人、琥珀辩论实验室创始东谈主Curt W. Beck先生,饶宗颐先生,林梅村教师,David A. Grimaldi先生,Alxander Shedrinsky先生,Jean Todd教师;也对中外多个机构提供的覆按资助及辩论尊府深表戴德,如好意思国亚洲文化协会(Asia Cultural Council),香港中语大学辩论生院及文物馆,丹麦哥本哈根琥珀博物馆(Copenhagen Amber Museum),瑞典国度文化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ultural History)、琥珀博物馆(Amber Museum),好意思国国度当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Natural History Museum),哈佛大学博物馆。晓东说起的中外学者及相关机构,她实在齐曾亲历拜谒换取,从中能看出她的开拓性,为了辩论而不断拓展我方的交游面,不断探索未知限度。但晓东向来低调,脾气也很内敛,咱们同窗时只知谈她出门覆按屡次,却很少听她说起这些往复,只须一两位她绝顶佩服的辩论众人她会时常拿起,好意思国粹者埃玛·邦克(Emma Bunker)即其中一位。上文说起“松漠风华:契丹艺术与文化”特展,这位学者曾应邀来参加研讨会,她对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绝顶是黄金成品的瑰丽意旨、工艺及传播有很出色的辩论,晓东相等谨防她。而苏教师主执的这一特展,总计这个词筹备过程执续了一年半时候,晓东除了和咱们沿路为特展图录撰写辩论要求,还撰写了专题论文《辽代的东西方交通和琥珀的开头》,这恰是她博士论文触及的舛错内容之一。
从北京故宫到香港中语大学文物馆的责任经验及孝敬
国内偷拍的视频在线播放博士毕业以后,晓东在中语大学文物馆从事博士后辩论,参与文物馆《宝蕴迎祥:承训堂藏金》(2007)展览筹备及图录撰写,她的辩论限度也更为拓展。2007至2013年间晓东回到北京,进入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责任,主要端庄故宫玉器的典藏和辩论,图录《故宫经典·故宫玉器图典》(图12)2013年由故宫出书社出书。这本图录精选故宫博物院藏历代玉器222件,图文并茂,按照器物使勤勉能分类,包括礼器、器具、佩饰、实用器、胪列器等门类。图录收有晓东撰写的《中国古代玉器功能的延续和嬗变》一文,从礼法的载体、正人比德于玉、仿古与古玉新诠这些方面临中国古代玉器的功能进行了宏不雅概括,指出了玉器在国度政事体系中的地位,正人比德于玉而使玉器被赋予深厚的东谈主文内涵,以及玉器功能在唐代发生的舛错转换,即“受他乡文化的影响,实用、好意思不雅成为唐代遁藏艺术的主流,这一倾向加快了以玉礼器为中心、以丧葬用玉为主流的中国上古玉器传统的改变,创始了以遁藏用玉、实用器皿为主的新时间,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化的影响。”这本图录不仅对每一件玉器的外形有细密表情,况兼揭示了玉器的文化内涵,对相关联的同类型玉器进行了相比辩论,以中英文双语出书。对于想要了解中国玉文化的中外读者齐能提供舛错参考,兼具学术性、可读性等多方面的价值。
2013年,晓东受聘出任香港中语大学文物馆副馆长。故宫六年的责任申饬为她开展新的行状奠定了舛错基础。文物馆2015年与北京故宫伙同的《仙工奇制:故宫博物院藏痕齐斯坦玉器杰作展》就是基于她此前的辩论。展览探讨了清宫储藏中以往未被整理的一批伊斯兰玉器。其质地之高,致使超乎乾隆时间的苏州玉作。晓东也由此将我方对中西文化换取的辩论时段由中古延长至明清。
晓东担任中语大学文物馆副馆长以后的责任,在香港中语大学文物馆官网发布的《敬悼许晓东教师》一文中有表情,“她善用执续膨大的东谈主际网罗,发起数个大型伙同技俩,并得手为文物馆争取多项拨款及持久赞助,收货斐然。”晓东的成就不是我所能全面了解的,我仅从我方知谈的情况及相关出书物对她的孝敬略述一二。
在往日十年间,晓东主执的奢华创始性的技俩是对于中国古代黄金工艺的辩论。这一技俩由香港中语大学文物馆和陕西省文物保护辩论院、周大福珠宝集团有限公司行家责任室以及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文物开导办事处伙同张开。技俩启事于2013年文物馆举办苏芳淑教师策展的“金曜风华:梦蝶轩藏中国古代金饰”特展,周大福的经营师和工艺师在参不雅以后,对中国传统金饰的身手感到惊叹,但愿能探源追想已被尘封甩掉的古代金匠的身手。晓东与周大福联手,促成金工本事辩论技俩,并得到周大福集团的全力赞助和赞助。晓东看成技俩统筹之一,倾注了高大的缓和和丰富的学问与申饬,并与陕西省文物保护辩论院杨军昌教师沿路,率领团队张开辩论。这一技俩从历史文件、科学分析、模拟检修的角度辩论锤鍱、錾刻、锻造、珠化、错金、鎏金、金丝、点翠这八大古代黄金工艺偏激勉展头绪,主要从材质、制作工艺的角度辩论金工本事,将考古学、艺术史和工艺收复辩论相鸠合,其创始性广受能干。
在数年的辩论过程中,晓东率领团队赴陕西、北京、湖北、江苏等地覆按多家考古机构及省市博物馆所藏什物,涵盖了不同期代、各式制作工艺的古代金器文物。通过近距离不雅察这些文物,仔细辨认各式工艺的微细特征,再通过换取与商讨并鸠合历史文件记录,基本厘清以上几种黄金工艺的发展头绪。技俩构成员还登第120多件从商至清、陕西等地出土的古代金器进行科学检测分析,为八大工艺辩论提供了基础尊府和科学依据。辩论团队的工艺行家利用多年丰富的黄金加工申饬,经营并实施了以上多种黄金工艺的模拟检修,进一步论证了传统黄金制作工艺的可行性,为传承和推崇传统身手奠定了基础。技俩得到国度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的高度疼爱,也得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辩论院、西安博物院等多家文博、考古机构和沐文堂、梦蝶轩、承训堂等储藏家的赞助和匡助。这一技俩标恶果是出书了《中国古代黄金工艺(一及二)》(2017 及 2023)(图13)中英文版辩论薪金。应当说此项恶果填补了中国古代黄金工艺辩论的空缺,对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具有舛错意旨。(参看辩论薪金绪言)
这两种齐是图录类型的薪金。第一种为一本,由许晓东和杨军昌两位教师担任主编。薪金前边是中语,后头是英文。团队成员在总论中国古代黄金工艺的基础上,2013年香港三级对锤鍱与錾刻、锻造、珠化、错金银与鎏金、金丝、点翠这八大工艺有细密辩论,既从文件和什物商讨工艺开头和具体制作行径及过程,又有检测实例施展这些工艺在古代内容的诳骗。第二种薪金中英文各有一本,分为四部分,分别探讨错金银、錽金银、制丝、制链。每部分既有对相关工艺历史文件及什物的辩论,又有对材料与工艺的科学检测和经营实验。晓东撰写了《錽金银工艺辩论》一文,从清代文件中探讨錽金银制作经过和用料,对明代或之前錽金银文件进行释读,并对錽金银工艺的流布张开商讨,分析了日本、中亚、欧洲的相关情况,阐述錽金银最具特征性的工序是发路,即在基体名义錾凿出交叉阴刻线,再于其上以物理形式附着金银片或丝。这就将錽金银与错金银进行了区分,对工艺称呼作了准确界定。
相关中国古代黄金工艺的辩论,不仅在学术上有创始意旨,在伙同模式上也极具新意。既有众人学者的插足,又有现代工艺经营师的参与,因而影响至珠宝行业内。在此过程中还培养了中语大学文物馆的年青学者和策展团队。古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被称为非物资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活化利用”。2017年11月,第六届中国(海外)非物资文化遗产·东吴论坛在苏州举行,论坛主题是“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活化与恢复”。晓东和十多位海表里工艺辩论限度的众人应邀参加论坛,她作了“中国古代金器工艺及传承”的演讲,总结了团队开展的辩论责任。
相关黄金工艺辩论的又一项恶果是,晓东应邀为苏州博物馆规划“黄金为尚:历史·换取·工艺”特展。展览在2020年举办,正逢疫情期间,晓东和苏州博物馆的同仁克服重重繁难,展览依期开幕(展览现场,图14)。由苏州博物馆编的同名展览图录也于同庚12月在江苏凤凰好意思术出书社出书(图15)。晓东为展览撰写总序,还发表专论《黄金为尚:历史与换取》,对中国古代自夏商周时期至清代的黄金艺术进行了全体讲解,杰出黄金艺术的中酬酢流,绝顶是斯基泰艺术对中国朔方金器产生的影响,罗马、波斯、希腊-巴克特里亚以及粟特与中国黄金艺术的换取,中国境内不同地域之间或代与代之间的换取、模仿。展陈经营也在此基础上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中国黄金成品的历史、中国金饰的外来影响、中国古代黄金工艺。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把陕西扶风诀要寺塔地宫文物、西安何家村窖藏和江苏镇江丁卯桥窖藏这三大唐代金银器窖藏文物集聚在沿路展示,杰出了唐代黄金艺术的高贵以及工艺的精深。另一大亮点是展出了周大福制作并捐馈送苏州博物馆的金累丝搪瓷嵌入莲花碗。这一造型参考自1957年苏州虎丘云岩寺出土的秘色瓷莲花碗。胎体锤鍱而成,其中凤鸟、紫藤等纹饰则主要以錾刻及古代细金本事中的累丝、珠化工艺制作;又嵌入有红珊瑚、松石,局部填入搪瓷等。是对古代金器纹饰和工艺手段的现代演绎。(图16,参看童宇撰写的展品施展,《黄金为尚:历史·换取·工艺》237页)
近些年,晓东还规划了多个学术性强又深受海表里不雅众喜爱的展览。其中之一是“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展,展览在合肥、宁波、长沙和成齐蛊惑数十万不雅众,广受赞颂,主要展出香港承训堂和梦蝶轩储藏的西藏和蒙古艺术品。这一展览中,东谈主用饰物和宗教艺术是两条干线,透过东谈主、神饰物和生计礼节及宗教祭祀遁藏,再行的角度探索蒙、藏自元朝建立紧密历史渊源之后饰物艺术的互动影响。特展出书有两本镇静的图录(图17),分别是承训堂和梦蝶轩的藏品,中分为“雪域篇”和“大漠篇”两部分。此外还出书有一本特意的辩论论文集,晓东撰写了《天东谈主合一:喜马拉雅珠宝印象》一文,从西藏与尼泊尔珠宝饰品之题材与宗教的密切关系、东谈主神饰品的互鉴互借、珠宝饰品制作材料的寓意等角度,突显中国西藏、尼泊尔地区珠宝天东谈主合一的特色。
要是说2004年“松漠风华:契丹艺术与文化”系统展示了以辽为主题的朔方游牧文化,探讨辽代金银饰物的工艺和艺术作风;那么2013年“金曜风华:中国古代金饰”则展示了苍狼白鹿朔方草原金饰、赤猊青骢吐蕃金饰、紫凤金龙华夏金饰这三个特定的专题,其中吐蕃金饰是清新限度,展现古西藏金饰的独特艺术作风和工艺;2018年“雪域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则是在吐蕃金饰基础上的拓展和延长,迫害以往藏传释教艺术展聚焦宗教主题,集中展示蒙、藏佛像、唐卡及相关主流艺术的窠臼,再行的维度探讨蒙、藏艺术内涵、物资文静、东谈主文生计与宗教精神的交织。这既所以梦蝶轩为代表的香港储藏家在金银器储藏限度的念念考与探索,亦然晓东在香港自肄业至责任期间学术辩论不断拓展的内在理路之一,她能从文物和藏品中充分发掘其价值而规划视角新颖的展览,在深入辩论的基础上向不雅众讲述藏品的故事。对特定文化和文物材质的永劫段探索使晓东具备盛大的学术视线,她曾担任香港城市大学《猎东谈主·战士·神灵:中国朔方游牧艺术》(2022)特展照顾人,体现了她对朔方游牧艺术的丰富学识。
晓东新近规划的展览“总稳当:清代广东金属胎画搪瓷”为首批国度艺术基金赞助的香港技俩之一,蛊惑着精深的关注,已前去天津、并将于上海、武汉以及数间欧洲着名博物馆巡展。香港中语大学文物馆2023年出书的同名图录(图18)有晓东撰写的导言,她写谈:“展览旨在呈现清代广搪瓷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程、艺术风貌、其所体现的不同地域或文化间本事与艺术的换取,偏激因应市集变迁的调适。”展览从六个部分张开:Ⅰ. 十字门开:粤海关的成立及广州商贸;Ⅱ. 博采共融:广搪瓷面庞的酿成;Ⅲ. 包罗万有:广搪瓷的遁藏题材;Ⅳ. 千色竞秀:广搪瓷的千面万向;Ⅴ. 无问东西:广搪瓷的市集;Ⅵ. 见微知类:搪瓷工艺理会。和图录配套出书的还有论文集,收录有晓东撰写的《再论清代广东金属胎画搪瓷》一文,从早期广搪瓷作风的酿成及特色、宫廷传作念与广搪瓷的繁盛、广搪瓷的市集这三方面张开商讨,力求对近两百年的广搪瓷进行更为精细的年代分袂,同期也提议了多个有待无间辩论的问题。《敬悼许晓东教师》一文指出,“该辩论反驳了广东搪瓷器不足皇家成品的传统想法,指出广东顶尖搪瓷工匠获召至宫廷造办处,反应其精深的工艺水平。”这一特展在“提高大学着名度之余,也增强了香港在艺术限度的声誉。其中一位借展藏家更因对晓东责任深感信服,将其搪瓷珍贵捐赠予香港中语大学。晓东不仅将严谨的学术展览现实予各人,也将馆藏所缺转移为上风,号称博物馆东谈主的典范。”
师友和家东谈主心目中的晓东
追念念会那天,香港中语大学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朗诵了苏芳淑教师的怀缅共享。苏教师写谈:“2001年我来到香港中语大学艺术系任教,许晓东是我的第一位博士生。拿起我,她老是说‘严格’。而我八成也会用相同的词来描写她。在往日的22年中,她来到我的全国,于我而言,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生,还与我有着亲东谈主般的情谊,共同共享对玉和琥珀的喜爱。她是我的一又友和共事,是一位海外型学者,她用独到的安详和善的形式,执着而坚韧地去终了她的目的和理念。通过晓东,我懂得了看成本分的意旨。”苏教师回归了自2005年晓东博士毕业以后十八年间得回的学术成就,评价她的影响力越过了她场所的地域界限。此外,苏教师还提到,晓东是一位勇敢的旅行者、是一位好母亲、是一位不错共享但愿和繁难的一又友。
在追念念会上记念共享的还有晓东生前的共事、一又友和家东谈主,有的现场出席,有的通过连线抒发怀念之情。共享的嘉宾有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女士,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处长、香港中语大学艺术系与文物馆合聘拜谒学东谈主嵇若昕女士,深圳博物馆辩论馆员郭学雷先生,周大福经营总监林鸿胜先生,香港中语大学艺术系副教师尹翠琪女士,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毛秋瑾女士,香港城市大学般哥展览馆总监陈丽碧女士,以及晓东的学生香港中语大学艺术系博士李怡安女士。寰球齐回归了和晓东往复的点滴,她肥饶的学识、对学术和责任全情插足的立场、忠实待东谈主的品格齐永留咱们心间。参加晓东追念念会的还有咱们的本分莫家良先生、肄业期间的多位同学、晓东在文物馆的繁密共事,也有储藏家、博物馆及北山堂基金会的同仁,以及繁密晓东在大学及业界的一又友们。
追念念会的终末才气,是晓东的男儿杨乔然的共享。我对他的印象始于晓东总会拿起的“晖晖”,这是他的乳名。当年咱们念书时住的房间中,晓东把男儿的画作贴在墙上,上头有“晖晖”的签名,一直留在我记忆深处。其后晓东回到北京责任,我曾在她家住过。那时晖晖正上中学,心爱吃烧烤,咱们沿路陪着他享用好意思食。目下的乔然早已长大成东谈主,接近而立之年,他的共享令东谈主动容。自晓东离世后,他每天齐会给姆妈发微信,说说责任上遭受的事,聊聊家长里短。即使再也收不到覆信,他也坚执作念这件事,显著地谨记姆妈离世几许天。男儿眼中的晓东,为了肄业恒久不渝,在责任之余、每晚哄孩子睡后坚执学习英语,最终考入香港中语大学。2007年学业有成之后回到北京责任,恰是男儿芳华抗拒期,姆妈的包容孩子不会健忘。而2013年晓东出任文物馆副馆长之际,又是乔然考入香港浸会大学念书之时,往后的十年子母齐在香港,彼此随同,沿路看展览、看电影、逛超市,共享好意思食和生计中的大情小事。乔然在香港成亲立业,晓东生病入院时恒久陪在身边,我想晓东离开时,应该是释怀的。
香港中语大学文物馆特意在网上建树了“许晓东教师追念念留言墙”,也很早公布了网址。读着晓东的共事、一又友、学生发布的留言,长长短短的翰墨,有的配上了合影,汇报的齐是寰球各自心目中的晓东。内痛快有体贴,或有悲伤,或有感怀,更多的却让东谈主感到缓和,让东谈主仿佛合计,晓东一直齐在咱们身边,从未隔离。
附记:本文的写稿得到众位师友的匡助,绝顶感谢香港中语大学文物馆童宇先生及他的共事惠赐多种图录;感谢苏州考古所程义长处惠赐图录、苏州博物馆江伟达先生惠赐“黄金为尚”展厅相片;感谢上海博物馆褚馨女史惠赐苏芳淑教师是曲翰墨的翻译稿、杨乔然先生惠赐追念念会发言稿;感谢听我共享我和晓东旧事的一又友们。终末一次见晓东是2023年3月31日,她从上海来苏州,我陪她去吴文化博物馆看展览,和她沿路在十全街的餐厅用餐。她说起2024年春天要带文物馆之友团队来苏州覆按,听昆曲和评弹。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晓东生病入院期间,我和褚馨及香港中语大学艺术系尹翠琪女史恒久保执议论,写下激励晓东的翰墨,共同渡过了那段煎熬的日子,谨此记念。
(本文作家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调教学生妹,原文标题为《金曜风华——追忆知交许晓东教师》)